本文转自:安庆日报
本报讯近年来,桐城市强化刚性约束,多维发力,不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桐城市持续巩固“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创建成果,今年以来,借助“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世界环境日”等重要节点,共开展各类“节水”宣传活动5次、政策宣讲活动10余次,“全民节水”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该市积极引导企业、学校、行政事业等单位实施节水技改,2023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下降27.8%。截至10月中旬,全市共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5家、节水型高校1家,跻身安徽省第二批水资源管理规范化体系建设达标市(县、区)。
桐城市坚持数字赋能,提高精细化管水能力。全市3家工业自备水户、22个农业灌区和58家使用公共供水的非居民用水户,全部列入计划用水定额管理,规模以上取用水户在线监测达100%;全覆盖开展取水工程核查工作,完成取用水管理登记平台和取水许可电子证照183个取水口信息比对工作;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覆盖农田面积13.6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增至0.568,灌溉保证率超85%,农业灌溉逐渐从“大水漫灌”走向“精准滴灌”;同时,积极实施水权改革,全市首单水权交易成功落地。
桐城市狠抓河湖管护,打造清水廊道,共排查整治“四乱”问题27处,清除河湖垃圾400余吨,清除水面漂浮物75吨;推进大沙河、龙眠河、挂车河和孔城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全域美丽河湖、幸福河湖,提高群众幸福生活指数;加强城市“大水缸”——牯牛背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加快鲁谼山水库工程、牯牛背水库扩容增效工程等水源项目建设,扩充水资源,全面保障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供水需求,让水资源更好服务发展、造福百姓。 (通讯员 林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