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改革报
□ 本报记者 陈荟词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水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聚焦当前节水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提出推动节水产业发展的务实举措,对通过促进节水产业发展,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但也要看到,各领域节水空间仍有待加强,高质量节水产品装备供给不足,节水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意见》提出,到2027年,节水产业规模达到万亿级别,培育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节水产业发展格局。到2035年,培育一批百亿级龙头企业,节水技术工艺、产品装备制造和管理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为此,《意见》部署了五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激发节水产业发展动力。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旺表示,《意见》通过贯彻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从严格节水指标与标准管理、实施供用水精准计量管控、强化重点用水户节水监管等方面,形成节水产业发展的激励和倒逼机制,激发节水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二是强化节水产品装备供给。“企业生产、居民生活都离不开水,如何兼顾生产生活需要与水资源节约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张德元表示,《意见》抓住高效节水产品和装备供给这个牛鼻子,从供给端发力,支持产品装备生产企业构建从基础原材料到终端消费品的节水产品装备供给体系,为广大企业和消费者参与节水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创新节水管理服务模式。《意见》提出,要在高耗水行业和领域大力推广合同节水管理,推动节水管理模式创新。通过开展合同节水管理,提高产业节水水平,培育专业节水服务业,为产业节水提供强大产业支撑。
四是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意见》围绕节水产业重点企业培育,提出了两个重要举措:着力推动节水企业孵化、培育和壮大,推动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节水产品设备生产企业和服务企业,在节水设计研发、产品装备制造、节水工程建设、节水管理服务等领域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主引擎作用。鼓励节水产业集群化发展,鼓励各地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在产业发展要素集聚、制造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建设节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五是推动节水产业科技创新。《意见》从创新主体培育和创新主攻方向进行了全面部署:要发挥国家级科创平台作用,建设节水科技创新中心和实验基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承担节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要推动“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强化节水系统集成技术攻关,并在有机废水循环利用等关键共性技术上取得突破。
如何保障《意见》落到实处?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意见》部署了三方面支撑举措。
首先,强化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既有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水污染治理、水资源节约等项目予以支持;利用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鼓励节水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落实好国家现行节水税收优惠政策,探索推广“节水贷”,加大对节水产业的信贷支持。
其次,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节水产品装备展销会、交易会和技术展示会。
再次,强化节水宣传引导,将节水纳入国民素质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活动,发挥舆论监督、社会监督作用,营造全社会惜水爱水节水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