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网 - 水资源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内资讯 | 国际资讯 | 人物访谈 | 行业政策 | 市场信息 | 社会关注 | 水资源 | 水务财经 | 技术趋势 | 会展动态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水资源 > 四川:水资源税守护巴山蜀水秀美安澜
Q.biz | 商业搜索

四川:水资源税守护巴山蜀水秀美安澜

信息来源:sssuuu.com   时间: 2024-01-29  浏览次数:22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税务干部到秦亭水资源管理有限公司调研工业污水净化后的再生水情况。四川省税务局供图

  

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

  依法治水,“法”尤为重要。作为资源税法中的重要部分,水资源费改税深度变革涉税主体的生存环境与发展路径,对调节企业取水用水需求、促进节约用水、优化用水结构起到积极作用。

  2017年12月,四川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水资源税改革试点省份,正式实施水资源税改革。“千河之省”由此演绎出一场以税推动绿色发展的新样本。

  改革添力 绿色税制助推依法治水

  不同于试点的其他省份,四川水资源总量相对丰沛,居全国前列,年均达2616亿立方米,占长江流域的26%,也称“千河之省”。

  尽管四川的水资源丰富,但也存在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根据2021年《四川省水资源公报》,川内既有水资源总量高达660多亿立方米的甘孜州,也有总量仅约22亿立方米、重度缺水的自贡与遂宁。

  区域性缺水、季节性缺水与总量丰富并存,在四川试点水资源税,既体现出水资源税的包容性,也能通过试点改革丰富完善我国水资源税制度设计,为水资源税改革的全面铺开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5年来,四川税务部门会同水利部门因地施策,在水资源税制度设计上牢牢把握丰水实际,结合地区差异明显、重点行业突出等特点,实施“税务征管、水利核量、自主申报、信息共享”的管理模式。税务、水利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形成水资源治理合力,推出了水资源税改革的四川方案。

  比如,在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的“千河之市”巴中,通过持续推进取水计量体系建设,为落实水资源税提供了可靠的计量依据。在水资源总量约96亿立方米的南充,税务部门通过实时综合分析企业取用水量,采取“在线监控+实时比对+预警提醒+数据核查”机制优化城市用水结构。而在缺水的自贡,节水是重中之重,税务部门在加强征管的同时,持续落实税惠政策等工具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设备换新,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合理降低取水量。

  四川省税务局资源和环境处处长何东表示,“自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税务部门便与水利部门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根据四川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联合开展拉网式调查,摸清纳税人基数,完善管理档案,积极引导纳税人形成节水护水的经营理念,推动企业向绿色、低碳、环保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之路。”

  同时,四川税务部门积极发挥数智赋能,提高水资源税管理服务水平。2022年4月,四川水资源税涉税信息共享功能成功上线,取水许可、水量核定、税款征收等信息可在税务和水利部门间实时共享,并为纳税人提供在线自动预填表单、自动算税功能。据何东介绍,该功能上线后,税务、水利部门间在线传递涉税信息超6.3万条,9344户纳税人线上完成纳税申报。

  转变需求 模式优化带来节水红利

  水资源税改革的成效之一,就是用税收调节企业用水成本。改革实施以来,四川税务部门积极引导企业加速转变用水需求,实现保护水资源,减少地下水开采的目的。

  黄河流过若诗若画的若尔盖,在阿坝州新希望牦牛产业有限公司里,随处可见“节约用水”“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标语。在水资源费改税以前,该企业一直使用地下水进行生产,年均取用地下水总量达8000立方米。税务部门通过走访宣传节约用水理念,帮助企业测算不同类型水资源税负差异,引导企业主动关停了自备井,接入城镇公共供水管网。

  截至目前,四川省共关停封存自备井1950眼,1238户纳税人减少取用地下水,1445户纳税人停止取用地下水。

  水资源税带动企业主动变革用水模式,对推动节约用水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企业减轻了税负。

  作为四川水资源量排名较为靠前的地区,位于达州的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水资源税改革后及时制定了节约取水方案,优化取水模式,当年实现缴纳水资源税同比下降。雅安的国能大渡河大岗山发电有限公司也利用约1.9亿元的税惠红利,投入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和清水系统PLC技改项目,分别实现水质在线采集、异常实时预警等功能,以及有效降低企业采水量,2022年缴纳水资源税同比下降13.51%。

  企业税负的减轻,更进一步促进企业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据统计,截至2021年,四川水资源总量已达2924.5亿立方米,较水资源税改革实施当年增加457.35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增加14%。

  转型升级 改革促进构建绿色未来

  让生态意义、绿色意义远大于征税,这是水资源费改税的初衷。作为丰水地区的四川,仍面临用水需求的结构性变化以及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的局面,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成为迫切需要,改革的推进也极大促进了在川用水企业的绿色转型。

  在乐山市沙湾区,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在这场水资源税改革中,就实现了由“用水大户”向“节水尖子生”转变,2022年取水量较改革前下降15.48%。

  “作为高耗水钢铁行业,我们节约用水意识逐步提高,也抓住机遇,加快技术革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废水循环利用的绿色循环化改造。”据该公司财务总监吴小平介绍,水资源税改革后,企业进一步完善三级用水计量设施,建立全区集中污水处理站和区域内多级小型水循环利用池等多项措施提高用水利用率,现年节水量达30~50万立方米,走上了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水资源税改革5年来,越来越多的在川企业算起了自己的“绿色账”“节水账”,一步步向集约型企业转变。其带来的积极效应,除了自主升级自有污水处理设备、循环用水设施,外部的集中污水处理也在同步发力。

  位于绵阳市盐亭县的秦亭水资源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全县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2022年工业污水处理量达90万立方米。“工业园区发展逐步向好,作为污水处理的末端,去年我们就进行了技术更新,处理效能提升超70%。今年正计划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升级,进一步提升净化率,让更多工业污水循环起来。”该公司法人严洪伟说。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四川全省总供水量和总用水量较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当年明显减少,下降了24.11亿立方米,节约用水超过一个泸沽湖库容量。全省循环用水率、节约用水意识正稳步提升,节水护水惜水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效果越发明显。

  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水资源税改革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出发,充分发挥了税收杠杆调节作用,有效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下一步,四川税务部门将继续落实好绿色税制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美丽四川建设作出更强劲的税务支撑。(刘宇丰、蔡雅芸)

  

  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职工向税务干部讲解污水处理、水资源循环利用工艺流程。四川省税务局供图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水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