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类的航空技术起源和发展开始,人们始终把探寻宇宙中与地球类似的星球其他星球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但人们渐渐发现许多与地球高度相似的星球都有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缺乏人类生存所需的液态水。
众所周知,水是占据地球表面最多的物质,超过70%的面积被水所覆盖,教科书中称地球“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更有学者把地球称为“水球”。巨量的水资源也是我们与火星、金星等相比,孕育生命的优势所在。但是这不禁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地球上大量的水是怎么产生的?
对于地球上水的来源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定论,但是经过研究,大部分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主要有两种来源,第一是太空中彗星、小行星等天体带来的水,第二是地球内部自我产生的水。
在数十亿年前,大量带有冰和水小行星撞击地球,为地球带来了巨量的水资源,这一观点也在近年的发现中慢慢得以证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称,在距离225万公里外的小行星“本努”上发现了液态水。并且该行星每个六年就会从地球轨道穿过一次,将有一定的可能性撞击地球。
水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氧,这两种元素在宇宙中也是大量存在的,所以液态水来自于地球外部的观点被人们广泛接受。
还有另一种观点是地球内部产生水。科学家推测,地球的组成部分,就是大量带有水冰的岩石,这种岩石大量汇聚在一起,经过漫长的时间,形成了地球,而这些水分子就大量存在于地球内部。地球演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了水蒸气,水蒸气被地球引力控制,形成了大气层,有的降温后就变为了雨水,降落在了地面,变成了地球上各地的江河湖泊。大气层越来越浓厚,就形成了独特的封闭的大气循环。
在目前可观测的天体中,地球在太阳系确实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拥有得天独厚的行星位置以及演化过程。人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如果不是地球上丰富的水资源,可能根本不会孕育出生命,更不要说出现人类这样的高等智慧生物了,所以我们应该节约用水,且用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