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网 - 水资源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内资讯 | 国际资讯 | 人物访谈 | 行业政策 | 市场信息 | 社会关注 | 水资源 | 水务财经 | 技术趋势 | 会展动态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市场信息 > 【跨境水资源】吕星:迈向更加开放与包容的澜湄水资源合作 ——首届澜湄水资源合作论坛评述
4.biz | 商业搜索

【跨境水资源】吕星:迈向更加开放与包容的澜湄水资源合作 ——首届澜湄水资源合作论坛评述

信息来源:sssuuu.com   时间: 2019-03-06  浏览次数:114

   作者是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副教授。

 

2018年11月1~2日在昆明举办了“首届澜湄水资源合作论坛”,来自湄公河流域6个国家的官员、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和国际知名学者150余人参加了论坛。会议围绕着洪旱灾害管理、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水资源管理国际合作和跨界河流管理知识共享4个专题开展讨论。这是在中国首次举办范围较大的澜湄跨境水资源管理的国际论坛,预示着一个更加开放与包容的澜湄水资源合作的开启。

 

一、澜湄水资源合作实现了“三个转变”

湄公河委员会由越南、柬埔寨、泰国和老挝4国政府依据《1995湄公河协定》成立,负责湄公河的可持续管理与利用。自成立以来,湄公河委员一直希望与中国和缅甸开展水资源合作。1996年,中国和缅甸成为湄公河委员会的对话伙伴,虽然一直保持对话关系,但并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合作。直到2002年中国水利部同意向湄公河委员会提供汛期水文资料,有限地参与湄公河委员会的活动。2016年,澜湄水资源合作启动,中国与其他六国水资源管理部门一道认真落实六国领导人的共识,努力推进澜湄水资源全面合作,实现了从对话关系、有限合作到广泛合作的转变。

过去澜湄水资源话题的讨论往往集中在很小的范围,参与讨论的人员主要为技术官员和专家学者,讨论的问题也多是下游国家关注的问题、中国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和上下游关系等。首届澜湄水资源合作论坛邀请国内外官员、学者和国际组织代表150余人,就河流的自然灾害与管理、水资源与粮食、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管理的影响、跨界河流管理的理论与经验等方面开展较大范围的讨论。首届澜湄水资源合作论坛在参与人员规模和讨论议题范围有了关键性突破,实现了从小范围窄议题到大范围宽议题的转变。

澜沧江—湄公河属于季风气候下的河流,水文要素的年内和年际变化大。据湄公河委员会多年观察,50%年份属正常年份、25%属干旱年份、25%属丰水年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澜沧江的水资源开发就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指责,将自然变化或自然灾害归咎于中国的水资源开发,少数环保主义者和民间机构代表过分夸大负面影响,忽视水利工程设施积极的作用。在这种情景下,中国与湄公河国家的水资源合作的主要任务是对风险和潜在冲突的管控。澜湄水资源合作机制启动以来,特别是首届澜湄水资源合作论坛关注重点已经不是简单的上下游关系,而是全流域的可持续管理与利用、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澜湄水资源的合作已实现从单一的风险管控到全流域治理的转变。

二、澜湄水资源合作机制日趋成熟

澜湄水资源合作机制作为澜湄合作的五大优先领域之一,于2016年4月在首次澜湄国家领导人会议上正式启动。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里,澜湄合作已从早期合作进入成长培育期,在高层政策对话凝结共识、成立水资源联合工作组、制定2018~2022五年行动计划、开展技术合作、人员交流、建立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等六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澜湄水资源合作论坛反映出澜湄水资源的合作机制日趋成熟。首先是合作的目标非常明确,实现澜沧江—湄公河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与利用,为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促进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其次是识别了合作的优先领域,如洪旱自然灾害管理、重点水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水资源管理机构的能力提升等方面;第三是明确了“以规划为指导,以项目为依托,以人力为支撑”,充分发挥联合工作组的“顶层设计、组织协调作用”,及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的支撑作用的工作机制;最后强调澜湄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湄公河委员会之间的区域机制的协调。

首届澜湄水资源合作论坛发布了《昆明倡议》,与会者认为水资源是宝贵的财富,澜湄流域正面临着洪旱灾害、水生态系统退化、水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不确定性的影响,迫切需要采取共同的行动。澜湄水资源合作是第一个覆盖全流域的合作机制,是应对流域问题最适宜的机制。过去我们往往用一句高度抽象的“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来描述水资源合作,缺乏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可实现的目标和路径。现在不仅有理念和目标,更有路径和手段,还提出了澜湄国家的水资源治理遵循“科学性、透明性、有效性和包容性”的原则,认识到不同区域机制协调的重要性及其政府、企业、科研教育机构、民间团体及国际组织合作的作用。

 

三、未来还需扩大和深化对澜湄水资源问题的认识

首届澜湄水资源论坛与会者围绕澜湄水资源的现实问题,开展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取得一些共识。澜湄流域面临着洪旱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国家应对洪旱自然灾害的方式应该从应急应对向风险管理方式转变。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地表水资源的分配政策将成为核心的议题。水资源的国际合作需要相互信任和理解,坚持平等协商、相互依赖、共同努力、相互受益的原则,特别强调知识分享对于建立信任、消除误会、提升能力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开展智库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将非常有益。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个复杂的河流系统,在湄公河三角洲、3S河流流域,洞里萨湖区域、泰国东北部干旱区域、老挝山地以及云南的高山峡谷区域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对区域内居民产生不同的影响。近年来,湄公河流域各种设施投资的不断加大,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部分学者开始担忧投资项目的累积影响。澜湄国家社会各界在应对流域水问题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但这些经验和知识没有被很好地总结和广泛运用。首届澜湄水资源合作论坛对上述问题的关注不够。此外,部分湄公河国家的组织、学者和民间机构对湄公河流域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取得了很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可能由于名额的限制,他们未能将其研究成果带入论坛。

希望今后的澜湄水资源合作论坛能有更多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讨论更多相关的议题。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文章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本机构及本公众号所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机构及本公众号的意见或立场。

     微信公众号:周边外交研究

     投稿信箱:ccnds@ynu.edu.cn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水网证实,仅供您参考